logo
2025
第十二届
中国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大会
The 12th China Visualization
and Visual Analytics Conference
中国·杭州
China·Hangzhou
2025.07.19-22
课程信息

1. 数据可视化中的视觉编码与交互分析

课程安排

日期:2025 年 7 月 19 日 上午 9:00 - 12:00

地点:文轩厅

课程描述

数据可视化旨在利用视觉感知协助用户发现、理解和探索数据特征、结构和规律,从而获取知识。一个完整的可视化分析循环框架起始于数据,终点是提炼的知识,在此之间,充分利用视觉感知和用户交互是有效获取知识的两大“法宝”:可视化应充分利用人类视觉感知能力,基于视觉感知理论和模型对数据进行有效而优雅的视觉编码,以增强人们对数据的理解;用户通过交互技术探索数据,并确定可视化参数。

本课程包含内容讲授、分组讨论与成果展示三个环节。在内容讲授环节,我们将以可视化分析的循环框架为主线,系统介绍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、核心模型、设计准则及常用交互技术,并阐述这些技术在科学可视化中的具体应用。在分组讨论环节,我们将给定一个可视化主题,学员们将分组对数据、分析任务和科学问题进行头脑风暴,体验从基础标记选择、到视觉通道编码,再到交互方法构建的可视化设计全流程,以解释或探索所提出的科学问题。在成果展示环节,学员们将介绍设计的数据可视化、交互界面和交互方法,探讨所使用的视觉元素(标记、视觉通道)如何有效地表现数据特征,以及交互方法如何帮助用户进一步探索数据。

课程讲师

陆旻
陆旻
深圳大学
讲者简介:陆旻,深圳大学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副教授,深圳大学空间创意智能与交互研究组负责人,研究方向为风格化地图等空间创意的智能生成与交互。近年来在图形学、计算机视觉、可视化、人机交互国际会议SIGGRAPH, CVPR, VIS,ACM CHI等发表论文多篇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、广东省及深圳市项目多项。曾获IEEE PacificVis 2024最佳论文提名, 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 2020最佳论文提名,IEEE PacificVis 2018最佳海报奖,ICUI 2017最佳论文奖,ChinaVis 2016最佳海报奖等奖项,担任ACM SIGGRAPH Asia, IEEE PacificVis、ChinaVis等会议程序委员,长期担任IEEE VIS,IEEE TVCG, ACM TIST等审稿人,更多信息请访问个人主页:https://deardeer.github.io/
陶钧
陶钧
中山大学
讲者简介:陶钧,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及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于2015年获得密歇根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学位,2015至2018年于圣母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任博士后研究员。其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对大规模科学模拟数据的可视化,尤其是深度学习,信息论,优化方法,和交互探索方法在流场可视化方面的应用;以及对大规模科学数据的高性能分析方法的研究。个人主页:https://juntao.org/

2. 《我们的森林》成长树

课程安排

日期:2025 年 7 月 19 日 上午 9:00 - 12:00

地点:清河坊厅

课程描述

本课程以“信息可视化”为核心主题,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,深入探讨数据表达的艺术与科学。课程将围绕如何将复杂数据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形式展开,着重剖析线性模型中视觉创意与视觉符号在信息传递中的关键作用。课程内容涵盖信息可视化的理论基础,包括其基本概念、历史发展以及视觉编码在信息可读性与理解性中的作用;同时,以印加结绳符号(Quipu)为例,深入分析绳结符号的结构与语义功能,揭示符号系统在信息存储与传递中的独特价值。实践环节中,学员将运用绳子编织的方式呈现个人生命中的重要节点,通过绳子的长度、颜色、结的类型等元素构建具有叙事性的视觉作品,以此探索信息可视化在情感表达中的可能性。此外,课程还将通过经典与当代案例分析,引导学员批判性地思考设计决策对信息传递的影响,强调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融入创意与美学元素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学员将掌握信息可视化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,理解视觉符号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,提升创意表达与叙事能力,并培养对信息可视化作品的批判性分析能力,从而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深度与创意的信息可视化作品。

课程讲师

顾文佳
顾文佳
中国美术学院
讲者简介: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副教授,现从事数字媒体艺术、信息图解设计与设计教育研究。作品参展于意大利米兰三年展、浙江美术馆、上海西岸穹顶艺术中心等。曾参与策划《2020天问:世界观的对话》、《2023天问2:文明的互鉴》、《“缓存在”2022年第四届杭州国际纤维艺术展》等展览、活动。曾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,如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《交互设计方法论研究》等。著有《内容与图解》、《人文基础》、《设计人文基础》、《中外美术简史》等教材,其中《中外美术简史》入选教育部“十二五”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,《人文基础》和《内容与图解》入选浙江省“十三五”省级一流本科教材,《人文基础》入选省级思政示范课程。参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《造型基础》建设,参与编写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《信息交互设计》。曾于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。
任越
任越
中国美术学院
讲者简介: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在读博士、独立策展人。关注系统化叙事,在内容与策展、视觉与编辑领域进行跨媒介研究实践。策划展览“变戏法:仿真世界的后台表演”获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“青策计划2024”;曾任“缓存在/Being Theoria”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助理策展人、“天问2020:世界观的对话”、“天问2023:文明的互鉴”执行策展、获“设计互联”设计策展计划研究伙伴奖。参与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24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《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课程建设实践研究》等科研项目;参与编写教材《人文基础》和《内容与图解》入选浙江省“十三五”省级一流本科教材。作品曾于浙江美术馆、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、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等地展出;学术论文发表于《艺术当代》等国内外刊物。
logo
第十二届中国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大会
The 12th China Visualization and Visual Analytics Conference